Saturday, May 30, 2009

久长的想念

   昨天是父亲逝世2周年(5月29日)。

  至今,还是很想他。

  每当有人问起,你家里有几个人,我都不知要怎么样回答。我说4个,我、妈妈和两个弟弟。他们就会问,你爸爸呢?我就会说,去世了。每次说出口,心里总是觉得少了一个缺口。

  其实,父亲的过世,确实是家里的一个缺口。每次望着父亲的照片,内心会叹一口气,总觉得,他走得太早了。

  大家都这么认为,他走得真是太早了。不过我想,既然上帝要这么早带走他,谁也阻止不了。日子还是照常过着,只不过心中都了一份久长的想念。

………………………………………………………………………………

  再过几天,6月7日,也是外公逝世2周年。

  同样的,我还是常常想念他。想念他病重的时候,想念他骂人霸道的时候、慈祥的时候、说道理的时候、坐在他的脚车上,问我最爱的人是谁的情景、带我上学的时候、常常问我今天睡醒的时候,有没有哭的情景………………………………………
  其实,外公真的很疼我,从小,我和表哥就是被他和外婆带大的,所有我们两和他们两是最亲的。回想起来,其实外公从来没有骂过我,反而在我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是他安慰我,在我的文章发表在报章上的时候,是他鼓励我,当我被人欺负的时候,是他为我打抱不平。
  外公是个不多话的人,人人都怕他。在外婆的眼中,外公是个霸道的丈夫;在母亲的眼中,他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不过在我眼中,他却是一个慈祥少话的外公。
  外公一向来是一个坚强、健康的人。只有在他病重的时候,他成了一个软弱的人。没有人料到,健康的他,也走得这么早。他的一切成了我们久长的想念。
  
………………………………………………………………………………
  其实,当一个人还健在的时候,我们极少想起他。当他离去的时候,却常常成了我们人生最中长想念的一个人。
  久长的想念…………………………………

累人

  昨天真的累得一塌糊涂,就因庆祝创校20周年。

  昨晚9点半才离开学校,当观众的有得吃有得观赏节目,当幕后的老师们却是没命地奔跑西走的,没有喘气的一刻。庆祝会结束后,老师们都几乎想马上离开学校,回家洗澡睡觉,因为这段日子真的太累了。

  我是真的很累。不仅是忙着庆祝会的彩排,还要准备戏剧课、改本子、准备好本子让老板抽查………………………………………………………

  每天回家就瘫在一旁不想动,但上床睡觉的时候,有无法入眠,脑子一直在运作,想着很多东西。终于挨到最后一天,今天总算能喘一口气。虽然假期总算来临了,但还得等到下个星期四,才算是真正放假。

  这个假期,我真想好好的睡它几天。不过也蛮困难的,下个星期五,我就要到民丹岛进行短宣了。不过也好,逃离一下繁杂的闹市,或许能让自己的脑子休息一下,身心也不会那么活跃。

Sunday, May 24, 2009

我上报啦!!!




  其实,并没有要炫耀或骄傲的意味,只是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经验。并且,报道的主角不是我,而是即将开幕的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我只是刚好参与中心的一个研究项目,所以就与学生当陪衬,上了报。
  老实说,学生真的比我还兴奋,一直问我报道几时刊登,不过拍摄当天,他们还蛮合作的,甚至摆pose给摄影师看。我看到了都在一旁偷笑。
  其实记者只是访问我有关教育戏剧在华文教学上的应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向新加坡的华文老师介绍教育戏剧这个教学法。只可惜记者并没有把教育戏剧的好处点明出来,我担心老师看了之后,以为它不过是个演戏或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罢了。我想也没有办法,采访记者也不过是在那几分钟内得到有关教育戏剧的信息,要她把精髓报导出来,也实在不可能。不过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潘星华这个主要采访有关教育的早报记者。虽然她不是我的偶像,不过偶尔我还是有读她感性一面的个人专栏,对她有稍稍的兴趣。她是一个蛮亲切的中年妇女,满口都是赞美,一直说很好很好。我想这给了受访者很大的信心和鼓励。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蛮开心的,这种机会也只有一生一次,就让我高兴高兴吧。明天回校,我倒要看看学生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反应。

Saturday, May 16, 2009

好久没唱K啦

课室那么大的包厢,你们见过吗?其实地点是OCBC Recreational Club。托同事的福,她的朋友在OCBC工作,才能帮我们订了这个包厢,不过才$20,自行带水和零食。这种包厢哪里找啊?




Katherine 和 Maz太high 了,竟然跳起舞来

  好久没去KTV了,那天off-in-lieu的关系,就与一班同事唱K去了。其实平时在学校,真的很少与哪些非华文部门的同事交流,即使有,也是与公事有关。对我来说,这次唱K的组合还蛮特别的,有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平时唱K的时候,只会跟华人朋友去唱,因为唱的都是华语歌吗,如果请非华人的参与,担心会让他们感觉不自在。没想到这次的组合让我看到了火花,我照常唱华语歌,我的马来同事还唱了印度歌,甚至叫我电邮她两首注释汉语拼音的华语歌。还蛮搞笑的。
  从这次的唱K中,我也“认识”了一位“新”同事。其实这位“新”的男同事已经来了两个月,就坐在我们部门的附近,每次经过他,都很想跟他打个招呼,表示友谊,但就是觉得怪怪的。直到这次唱K,才有机会与他交流,也算是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想很多时候,在一些轻松玩乐的场合下认识新朋友还蛮管用的。
  我们打算6月假期再唱K,到时无事(公事)一身轻,一定会更享受。

Sunday, May 10, 2009

A Madwoman's Diary《狂女日记》之感想

A Madwoman's Diary
May 7 - 9 Esplanade
http://singaporemagazine.sif.org.sg/whats-on-in-singapore/whats-on-in-singapore.html
SYNOPSIS
She prayed fervently, "If this thought is madness, God! Give us all the courage to be mad."A woman has forsaken her husband and children; she continues to fight for her country’s freedom. A woman has kept her stillborn baby in her workplace locker; she is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her predicament. Accusation. Judgment. Estrangement. She - a wife, mother, animal and politician - is a prisoner of her own conscience. Is she a victim or a criminal? Is she selfish or selfless?
Inspired by two real-life stories, A Madwoman’s Diary is an intimate and gritty two-woman play (performed by Li Xie and Goh Guat Kian) which offers a visceral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psyche and heart-rending inner strength of extraordinary individuals when stranded in domestically intricate and socio-politically charged situations of choice, but never letting go of hope.
  昨晚,我与友人看了这部剧,演的是两个真实的,有关女人的故事被软禁的翁山淑枝和把出生时就夭折的孩子放置在NTUC locker的母亲。
  看戏的时候,最让我一直在冥想的事情是,这两个女人在面对当时的情况的时候,她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尤其是那位精神失常的母亲,在她把夭折的婴孩锁起来的两个星期里,她的内心在想什么;一个徘徊在神志不清却有些许思维逻辑的母亲,是否知道她的做法是违法的。
  其实这位母亲会走到如此地步,关键就在于她长期被丈夫虐待毒打,甚至被丈夫逼迫去堕胎两次。当她第三次怀孕时,她不敢告诉丈夫,也不愿堕胎,但又面临无经济能力抚养孩子的困境,一个女人要承担这一切,如何能保持神志清醒呢?婴儿就在母亲这样的惊恐状态下诞生,但一出世,就没有了呼吸。母亲就把他装在一个黑色垃圾袋里,带着这个死婴上班,把他锁在工作岗位的储物柜里,直到两个星期后,储物柜发出阵阵臭味,才让人揭发了这个惨剧。
  这位母亲接下来得要独自面对什么?
  世人的辱骂、法律的制裁、心理医生的辅导、警方的调查、律师的盘问、法官的判决、报章上的批评、丈夫的嫌弃、失去孩子的痛苦……
  而这一切发生的导火线--这位母亲的丈夫,却可以置身事外,让他的妻子孤独地面对一切,真的是很令人感到愤怒。当时,当这个惨剧被报道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位母亲很残忍,人人都在辱骂她,但却忘了她的丈夫其实也是罪魁祸首。当时,我想,可能是因为母亲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孩子一出世就夭折时,不敢报警。不过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才明白,这位母亲把孩子放置在储物柜里,是因为她舍不得孩子离开她,她要保护孩子,不让任何人,甚至她的丈夫去伤害他。她的行为虽然不理智,但她的母爱却是发乎常理的。
  她爱她的孩子,可是没有人关心这一点。
  我想再多的心理治疗,再多的药物治疗,都没有办法抚平这位母亲的伤痕。
  这部剧让我颠覆了当时看这则母亲藏起死婴的新闻的看法,让我透过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内心世界,让我们在辱骂受害者之前,先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真是值得欣赏的一部剧。